专刊征稿 | 湿地生态设计与修复
Tips:
湿地是介于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地带,被誉为“地球之肾”,在维持全球水循环、保护生物多样性、净化水质、碳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。然而,人口增长、经济快速发展、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,加之全球变化,导致全球湿地生态系统出现严重退化。因此,对湿地实施系统全面的保护和修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,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、长江大保护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的需求。
为有效遏制湿地消失和退化,“零净损失(No net loss)”政策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得到推广和实施。但仅以面积(数量)的增长或零损失为单一目标进行湿地保护和修复,而忽视湿地变化的重要特征,如类型、位置、结构、生态功能等,会导致零净损失下的“隐性损失”。近年来,中国和世界其他各国做出了大量努力来修复退化的湿地生态系统,同时营造人工湿地促进地表水体的净化与维持。退化湿地修复或人工湿地建造在极大程度上延缓了湿地的快速萎缩,但修复或构建的湿地在功能上与天然湿地并不完全等价。因此,如何基于“自然的解决方案(Nature-based solution)”进行湿地生态设计和修复,以恢复或创造与自然湿地结构和功能相当的湿地,是当前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面临的瓶颈和挑战,也是环境生态工程这一新兴学科领域的热点问题。
为深入探讨当前湿地生态设计与修复的先进理念、科学理论、技术手段以及未来发展方向,《环境工程》将于2023年第1期出版“湿地生态设计和修复”专刊(正刊),特邀北京师范大学崔保山教授担任专刊主编。现诚挚邀请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、学者和技术人员踊跃投稿(包括综述和研究性论文)!
专刊主编
崔保山 教授
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教授,博士生导师,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,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,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,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,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,《环境工程》副主编。长期从事湿地生态过程和环境响应、流域生态系统管理等方面的研究。目前担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常务理事、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地学分会主任、国家林草局湿地保护修复科技创新联盟理事、国家湿地研究中心理事、国家湿地科学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、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水环境水生态分会委员、全国湿地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等;主持或完成国家“973”项目(课题)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、国家重大水专项、水利部重点项目等30余项。近年来已出版专著(教材)7部,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,其中SCI 200余篇,EI论文50余篇,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项。获批国家及省部级咨询报告5份,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,省部级奖励6项。
征文范围
征文主题包括但不限于:
1)湿地生态设计与修复新技术原理
2)用于面源污染控制的人工湿地设计
3)面向水量水质水生态综合调控的湿地设计
4)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湿地修复技术应用
5)湿地生态监测技术、健康评价与退化机理分析
6)湿地生态功能评估、生态网络构建与适应性管理
7)湿地水文连通、化学连通和生物连通系统性修复技术应用
征稿要求
稿件涉及的研究内容真实可靠,学术水平高,报道内容具有创新性,研究方向为征稿主题的报道范围。具体投稿要求、论文模板等可在《环境工程》期刊官网(hjgc.ic-mag.com)下载或通过“环境工程”微信公众号获取。
投稿须知
在《环境工程》期刊官网首页hjgc.ic-mag.com,点击“作者投稿”进行投稿,投稿Word文档题目命名为“湿地生态设计与修复+文章题目”。
联系方式
联系人:李老师
电话:010-82227638
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33号《环境工程》编辑部
特别备注:
征稿截止日期:2022年6月30日
因为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推送规则,如果不想错过环境工程的文章,请记得读完点一下“赞”“在看”,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列表里。
人生总会有遗漏,但是不要忘记点“在看”~
环保面前 没有旁观者